“万1”费率现身江湖,券商降佣吸睛,全面零佣要来了?

作者:广东省珠海市    人气:623    发布时间:2021-05-13 08:44:58
从千三,到万2、万1,近年来,券商的交易费率一路下滑。


国外券商“零佣金”消息激起的风浪未平,国内券商“万1”佣金费率引发关注。


近期,东莞证券佣金降至万1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新京报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询问营业部业务人员,其称,目前已取消“万1”佣金政策。


“万1的佣金以前也有过,但主要针对机构客户。大部分券商针对散户佣金费率定在万2左右,根据账户资金、交易频率会有上下浮动”,一位券商经纪业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佣金连降 “万1”费率现身江湖


从千三,到万2、万1,近年来,券商的交易费率一路下滑。记者从多位股民处了解到,不少散户目前的佣金费率集中在万2至万3之间,也有账户资金较高的佣金为万分之1.5。


“可以预见,未来大趋势是继续降低佣金收费,但是能否实现全面零佣金、何时实现全面零佣金,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一位券商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10月底,东莞证券喊出“万1”费率的口号。据东莞证券营业部客户经理介绍,在能保证后续资金量的情况下,账户资金最低只要10万元,就可以享受“万1”的佣金率,而且是包含了各种规费的全佣金。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客户先在券商APP中提交开户申请,然后由开户的负责人向总部申请调整佣金,再由负责人与客户签署佣金单。


不仅如此,有媒体称,有券商除“万1”费率外,还提出“免5”的优惠政策。


所谓“万1免5”,即采取万1的佣金费率,并且取消5元手续费,不过,据报道,申请降佣的前提是客户在资金账户中转入一定资金。


“就和批发零售的道理一样,机构投资者的佣金费率会很低”,在中部地区某证券营业部工作的贾昭(化名)说,“通常,散户的佣金可以与公司谈,低的话要看你有多少钱以及交易频率。不过,散户低到万1还免5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国内券商股票交易佣金已经处于较低水平,新开户佣金率基本为万2.5,存量市场环境下,降佣对用户的吸引力较低”。


海外券商“零佣金”率先而来


在国内券商降佣来临之前,美国两券商“零佣金”的消息甚嚣尘上。


10月1日,美国最大线上证券经纪商之一的嘉信理财(SCHW)在其官网宣布:从今年10月7日起,公司将完全取消美国和加拿大上市股票、ETF和期权的线上交易佣金。


随后,作为嘉信理财竞争对手的亚美利交易(TD Ameritrade)和亿创理财(E*Trade)纷纷跟随,将股票和ETF的交易佣金取消。


事实上,嘉信公司并不是美国首家零佣金券商,早在2013年,硅谷初创公司Robinhood就已经开始提供股票免佣服务,此外盈透证券(Inter active Brokers Group) 、摩根大通也在嘉信之前推出了免佣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嘉信理财此次免佣政策直接原因在于竞争。


国泰君安研报数据显示,美国证券业进入零佣金时代,源于美国证券行业佣金收入占比的持续下行,行业佣金收入占比从1973年的53.6%降至2016年的12.3%。


与国内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不同,财报显示,国外券商零佣金政策还源于对佣金收入依赖度较低。


根据嘉信理财2018年财报,嘉信理财的佣金收入占比仅为7%,与其他券商相比,佣金收入在其业绩中占比明显较低。


据国泰君安分析师介绍,2000年左右,受到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易成本下降。美国证券业出现同业价格竞争激烈,投资者向低成本被动投资转变以及独立投顾RIA兴起的趋势,嘉信理财面临了新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顺应美国证券业从交易向资管转型的行业大趋势,全面向资产管理业务转型。


如今,嘉信傲视同行的收入并不靠佣金,而是来自其财富管理成功转型后形成的资管和利息两大支柱收入。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解释,国外券商零佣金的推出,更深层次却是行业发展的结果,美国经纪商早已将客户服务重点从交易通道转移到投顾服务,也由此形成了多元化的收入结构,佣金收入占比已经较低,以嘉信理财为例,其佣金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比仅8% (2018年数据),利息收入与管理费收入是其收入主要来源,分别占比57%和32%。


“海外券商和国内商业模式、结算方式不同,所以零佣金对公司的盈利影响不大。而国内券商最低只能做到‘万二’佣金,低于这个水平就无法覆盖成本”,业内人士认为。据悉,目前券商在交易中需要支付给交易所的规费约为万分之0.8至万分之0.9,万1的费率对于券商来说,相当于仅能维持成本。


国内券商经纪业务仍是业绩主要组成


与国外券商经纪业务业绩占比较低相比,国内证券行业业务收入在业绩中占比更高。这也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国内券商实现全面零佣金不得不面临的问题之一。


据悉,目前券商业绩主要包括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收入、财务顾问业务收入、投资咨询业务收入、资产管理业务收入、证券投资收益、利息收入。


根据中证协发布的2019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显示,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31家证券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611.95亿元,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席位租赁)625.33亿元、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25.26亿元,当期实现净利润931.05亿元,119家公司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逐年下降,截至2019年,经纪业务占营收比例约为24.81%。然而,部分券商仍严重依赖传统经纪业务收入,有的占总收入比重在70%以上。


如此前提出万1佣金费率的东莞证券,其经纪业务收入在其总营收中占比较高,达到45.66%。业内人士认为,东莞证券的营收对经纪业务的依赖度比较高,这也导致其部分营业部在获客策略上显得较为激进。


此外,截至2019年6月30日,行业平均佣金净费率为0.309‰,同比下降6.89%,延续了逐年下降的态势,但是下滑幅度大幅减小;到2019年前三季度,行业整体佣金率为万分之2.94, 较2018年下降万分之0.35,下滑幅度有所放大。


2019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为531.76亿元,同比上升18.43%, 主要受益于股基成交额的增长。2019年前三季度,两市股基日均成交额为5818亿元,同比+41 .80%;单季度看,2019年一二季度日均成交额均在6000亿元以上,随着市场回调,三季度日均成交额显著回落至5028亿元。


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业内人士预计,佣金下降趋势延续;单季度看,2019年一二三季度佣金率环比降幅分别为万分之0.14、万分之0.12、万分之0.17,显著高于2018年单季环比降幅。


此外,政策的区别也成为国内券商降佣幅度受限的原因之一,今年7月,证监会发布《证券经纪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对券商收取佣金作出明确规定,即不得低于证券经纪业务服务成本。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万2的佣金费率已逼近刚性成本。在佣金的刚性成本中,包括交易所的交易经手费(按A股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487收取),及交易所代证监会收取的交易监管费(按A股成交金额的万分之0.2收取)。


而不少地区同业公会也对此有所规定。根据《上海证券业经纪业务自律规范》规定,上海地区的证券公司需要严格履行佣金标准备案程序,“制定和变更佣金标准的,必须按同业公会相关规定进行价格标准报备并履行信息公示程序”。


如果会员单位报备的佣金标准下限大幅偏离上海地区的市场平均水平,则必须在报备同时提交关于佣金收取标准不低于合理成本的测算情况说明。同业协会将对此组织召开会议进行评议。在评议之前,会员单位不得以该佣金标准开展业务或者进行宣传。此外,上海市证券同业协会也会对各券商营业部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未来降佣转型是大势所趋 财富管理转型正在路上


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长期来看,零佣金或许会到来,但不必悲观。互联网化后,当前券商经纪业务的边际成本基本为零,因此若充分竞争,零佣金也是有可能的(不考虑规费)。但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悲观,参考美国,零佣金是行业发展的结果。伴随行业佣金率下滑,必然也会倒逼行业收入模式发生转变,事实上,财富管理转型也正是当前行业重点之一。


此外,分析师认为,对于国内券商来说,放松“代客理财”有利于国内券商财富管理业务转型和发展利差型业务收入;国内券商应以客户为中心调整组织架构;而降佣转型是大势所趋,国内券商需加快向财富管理转型的步伐。


在此过程中,战略清晰、转型领先的头部券商将强者恒强,未来有望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估值。


中银国际非银金融分析师王维逸表示,美国佣金率调整短期内难以影响国内券商免佣,但长期有望促进国内券商行业加速整合,促进券商财富管理能力的提升,未来券商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这将利好两类券商:综合实力强劲的头部券商,及具有差异化特色在细分领域有领先优势的中小券商。


事实上,不少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已较此前有所下滑,财富转型、智能投顾也成为券商的主流话题之一。中信、招商、华泰等头部券商均从组织架构上突出了“财富管理”条线的地位。今年7月,中投证券更名“中金财富”事项获深圳证监局核准,变更后的中投证券将成为中金公司零售经纪与财富管理的统一平台。


与此同时,今年来,券商投顾人数增长明显。据中证协数据显示,截至11月11日,券商投顾人数高达52176人,相比2018年末增加了7053人,增幅达到15.6%。中信证券、方正证券、国泰君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中信建投证券等券商投顾增员总人数居前。


东吴非银团队分析师表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长期发展空间广阔,在资管新规的行业变局中,投资者结构和资产配置结构都发生变化,金融资产配置意义大幅提升,指数基金需求渐起。分析师称,看好财富管理行业中长期发展前景,以机构、散户、高净值客户为着力点的机构都有望迎来发展机遇。未来金融牌照齐全、品牌资源优势鲜明的财富管理平台将持续受益。


新京报记者 张思源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何燕 

阅读延展

热门文章

最新推荐